从💰入手,游戏、故事、数学|澳大利亚的脑洞,你挖不挖?
新学期到来,小伙伴们开始有规律的学习节奏,为跟进步伐,我们推送几个有益于日常学习的游戏和活动,即使它们发生在“澳洲游学”路上,但对于大家或许有启发。
货币,作为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形式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方面因素。看明白一个国家的货币,其实就是一堂有趣的通识教育。
一、中国银行卡,能在柜员机提澳币吗?
出门只带小量人民币和美元,下机第一件事到柜员机提钱。
小伙伴们都懂得,土豪金在这里不能买玩具。
但是,卡能用吗?
某天压马路,交给孩子们任务:国内的储蓄卡,那些柜员机可以直接提取澳元,那些不可以?怎样判别?
在金融街上,十几家澳洲本地及外国银行,我们一个一个柜员机去看,找有“银联”标志的。部分柜员机上最后一项小字样上表达:欢迎有“银联”标记的银行卡使用本自动柜员机(但每次支付一定比例手续费)
孩子说:“有联网就能取钱。”
但是,银行之间的联网,不单是信号之间互通这么简单哦。而是银行之间是否有结算关系、两国之间金融关系走到哪一步……话题又大又复杂,不能随便给孩子简单答案,而应该借机会给孩子留个疑问:
澳洲银行,怎样去中国把我们的钱取回来呢?
在唐人街街口看见“中国银行”,好像见到亲人一样。
孩子,开始理解结算问题——互通。
在国内的街头,少不免能见到“花旗银行”“渣打银行”“汇丰银行”等外国银行,孩子们都不感到奇怪,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。但在悉尼,当看见“中国银行”时,就开始思考了。
孩子不断提出疑问:
钱,是谁印的呢?
国家印钱?银行印钱?
我们一起开一间银行吧?
银行是国家的吗?
谁来管银行呢?
有一次,我存了一张土豪金到银行,为什么取出来就不是原来那张呢?
欧洲这么多国家,为什么都用欧元呢?
带了美元,就什么不怕吗?……
旅途中的学习,
在相遇时开始,
在感兴趣之处去深入。
二、人民币和澳元之间,怎样的换算?
要深入谈货币、谈汇率、谈美元化……大学几年的经济学全翻出来,估计也说不清楚。
于是,我先讲了一个故事:
李家村养牛,梁家村织布,杨家村种米……而1头牛=10匹布=100石米……杨二毛过生日,杨二妈想给儿子做件新衣服,扛着100大米出门换匹布,实在不方便……于是,毛爸托着大米去存“银行”,换来10个银元宝……拿着银元宝,多方便!
银元宝,就是最开始的钱哦!
接着,我又讲了一个故事:
李家、梁家、杨家都越来越强大、人口越来越多,后来竟然建立了:李国、梁国、杨国,各家的爸爸都当了国王。
当了国王,他们自己都开了家银行,那时大家都掌握了铸铜技术,用铜代替银作为💰。
于是,三个国家的钱币设计师为自己国家设计了不同的钱币样式:
二毛设计了划时代的钱币,完全没有考虑怎样批量生产、怎样携带方便呀!(这个工艺设计,有机会研究一下)
一个李国铜钱=5头牛=50匹布=500石米
一个梁国铜钱=2头牛=20匹布=200石米
一个杨国铜钱=1头牛=10匹布=100石米
算术来了?请问:
一个李国铜钱=?个梁国铜钱=?个杨国铜钱
故事归故事,
现实还是现实。
最后,孩子都记住:
现在大概:1元澳币=5元人民币
毛妈提醒孩子:购物时,换算人民币,看国内便宜还是澳洲便宜哦。这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物价水平,也让孩子熟悉一下乘法口诀!
延伸脑洞:
1元人民币=?澳元
又:10美元=13澳元
1美元=?人民币
1人民币=?美元
想清楚,做明白,乘除应用题就得到延伸。
三、认澳元,聊百科!
硬币面额:5分,10分,20分,50分,一元,二元。
硬币上有什么图案,大家认一认?
5分——针鼹;
10分——一种鸟;(后面详细说)
20分——鸭嘴兽;
50分——国徽标志,包含袋鼠和鸸鹋。
1元——五只袋鼠;
2元——一个长胡子的土著人爷爷。
硬币以本国的特殊物种、代表性内容作为图案。这一点,孩子都很好理解。
但是,另一面:
为什么全是英女王呢?
顺着好奇心,必须讲一个历史故事:
怎样讲历史故事,孩子越听越想深入?继而还会主动查阅书籍点入上文看看
四、游戏:闭眼摸硬币,辨金额?
从第一天开始,孩子就通过认硬币来学习,但要熟悉异国货币,其实不是容易的事情,要享受其中,才能找到乐趣!
澳洲硬币有六款,因为不熟悉,经常在数钱付帐时,要把整个钱包翻出来,一大堆硬币摊开,一个一个找,浪费很多时间。
游戏:一个主持人,其他人闭着眼睛用手触摸硬币。主持人把硬币逐一放在其他人手里,完成触摸后交给下一位,直到全部人都触摸完。最后,轮流讲出自己的判断:这是多少钱的硬币?
这个游戏,很简单,零基础入门。而孩子真正投入其中,却慢慢感受互动关系、触摸硬币本身的乐趣。游戏本身没有任何难度,熟悉后自然就能猜中,让低自我认可度的孩子在互动游戏中增加自信心。
六个硬币,在十几次游戏后,基本熟悉了,连孩子们都能一摸就知道面额。
一个简单游戏,能娱乐,能学习、能建立亲密关系。
离开前的那个晚上,我把身上所有硬币放在台上,让孩子自己选择:为自己收集一套完整的;也可以作为礼物给好朋友。两个孩子把硬币排着队,一个一个在数,一个一个在认,一个一个在分。
五、纸币复杂,只猜,不用记!
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一整套塑料流通钞的国家。
纸币内容,比较复杂,都是对澳洲有重大贡献的人物,他们名字很难记得住。
◎正面:这个不用猜!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。
左边是什么植物?
桉树。(一猜就中)
为什么是桉树呢?
因为考拉喜欢吃(大笑一场)
澳洲有500多个桉树品种,包含特有品种。
桉树是经济作物,给澳洲发展很多支持……
◎背面:哪里的建筑物?什么建筑?
哦,原来是——澳大利亚国会山。
国会山在那里?
在首都堪培拉!
为什么悉尼不是首都呢?
……
就是这样,一边旅行,一边游戏,一边提问,一起讨论,一起学习,一起收获。
猜纸币上人物职业,命中率极低。
确实,我们对澳洲了解不够多。
人名?在澳重大贡献?无法猜。
连他们的职业,都难于判断!
(其中一个原因,当然是孩子们不懂英文)
比如说,十元正反面,这个叔叔和这个阿姨,究竟是什么职业呢?
◎正面:骑马的人?牛仔?打仗的?农场主人?驯马师?
◎背面:女人?老师?剪羊毛的?医生?法官?音乐家?
脑补一下,
两个都是诗人!
而背景,都是文学作品里出现的场景!
20、50、100大元,不一一例举了!
这个猜猜游戏,玩了一个晚上,笑声不断!
是否猜中职业、记住人名,并不重要,
看图互动并思考的过程,才是精髓!
然后,某一天,我问孩子:
你看过人民币上面的图案没?
……
哦,只有一个人的样子,为什么呢?
下回分解
六、孩子们,每天在数钱?
对两个小小孩子来说,自己拥有一定量的金钱,并且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购物,是存在感的一种肯定。
从第一天开始,我们保持每天给孩子发放一到二个硬币。最后几天,还给孩子发了纸币5元和10元,对他们来说都是珍宝。孩子们有自己的钱包,每天出门前都数钱,想买东西时又数钱,每天晚上回公寓也要数钱。这样安排,看似很简单:
让孩子感受支配金钱;
让孩子熟悉数字,学习算账。多少澳币?计算相当于多少钱人民币?付多少钱,找回多少钱?
最后,他们学会数钱,还初步构建理财思维。
一、开始关注“金额”
坐公交车多少钱?
坐地铁多少钱?
买一瓶水多少钱?
一个雪糕多少钱?
一张邮票多少钱?
停车费多少钱?
门票多少钱?
一年学费多少钱?
一座别墅多少钱?
爸爸妈妈一个月收入?……
两个小孩密谋要买玩具,一起算账,算着算着,二毛不耐烦趴在地上了。
乘车卡要充值,潼一步一步认真操作着,一个一个硬币投到机器里,去观察myki卡金额一步一步增加。
二、当孩子看见喜欢的小玩具时,他们不但没有随意挥霍,反而学会控制和评估。
够不够钱,买下来呢?
这个玩具值不值这么多钱呢?
广州能买到吗?广州卖多少钱?
今天不花钱,明天再发多少?够不够?
如果一直不花,下次来澳洲……
出乎意料,两个孩子不但没有拉扯着妈妈强求买下来,而是自己默默做出调整,寻求内心的平衡和满足!
潼第一次的尝试。
自己去美术馆商店买明信片,她把全部钱摊在台面,被告知不够。工作人员托着下巴,耐心向孩子解析,潼潼讲着中文、打着手势、听着英文,意会了一切。
之后,潼喜欢做运算练习,也喜欢每天数钱。
七、延续:做作业,是引子!
二年级的二毛,暑假作业就是做一本旅行书。
……
孩子只画着自己擅长的漫画和地图。
后来,我提个建议:一起画画硬币,好吗?
孩子猛点头,说:好好好,看懂硬币,就看懂澳大利亚的动物界。
但是,当孩子动笔时发现:画硬币,技术要求太高了。
他想放弃。
这个时候,你会怎样办?
我的土办法:自己动手试试看!
我动手去做,才明白孩子的困惑:确实难!
于是,我的期待、我的要求、我的主张……都调整了。
我放弃对孩子提出要求。但是,
我坚持自己的研究和学习。
我自己画着,研究怎样完成。
一个下午的时间,自我修炼如下。
孩子画自己喜欢的,也看妈妈画着。之后,他主动尝试画硬币:言传身教起作用了!
当孩子动笔去绘画时,新发现来了……
收获,
不问结果,
更重要是过程。
一、英女王头像,怎这么奇怪?
因为要画下来,
所以需要特别用心去看细节!
原来,头像有三个不用的样式。
为什么呢?
经查才知道:
84年前版本,是英国指定使用的英女王头像;
84——98年间版本,使用英国设计的新头像;
99年至今的版本,就是澳洲本土设计师设计的英女王头像。
然后,又把之前收集英国、香港硬币拿出来
对比之后,
疑问、知识点、历史故事……
以下省略一万字
这个发现,让二毛兴致勃勃,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动力,开启另一段阅读旅程。
很多家长质疑,认为不该向七八岁孩子讲述历史,复杂的情节会伤害他们心智。但是,对孩子而言,历史好比神话一样,只是个故事。活在资讯丰富的当下,孩子顺其自然就能在生活里吸收大量信息,他们会好奇,会发问,我认为不必隔绝。家长不带任何评判标准和目标要求,所谓的学习都是陪伴和游戏!
二、有一个纪念币上,“1901-2001”年字样,代表什么呢?
那段干爹和干儿子的故事,孩子主动重温一次,并且拿出儿童版历史书查阅。没看明白,点入看怎样讲历史故事,孩子越听越想深入?继而还会主动查阅书籍
第一次听故事,就是好玩有趣,为了引起共鸣、拉近距离;
第二次听故事,是有所诉求、有所重点去吸引;
第三次听故事,已经在故事中找出感兴趣的细节一一有方向探究。孩子甚至开始质疑故事里的疑点。
……很多学习的内容,都可以不断深化,比起学得多、学得广更有意义。
我个人认为,大量阅读和大量行走,都需要反馈——说出来、画一画、写下来。就如学校老师要求写读后感一样,不是为了检查阅读水平或监督进程,只是为孩子创造多一个温故知新的机会。所以,每次旅行,我们都会就某一个话题继续研究下去。
表达能力,不是天生就有。
表达,可以口头、线条、文字、音符等多元化的方式,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和感兴趣的地方开展,完成这样的作业,是一种亲子陪伴,是游戏,也是一种学习。
三、澳洲纪念币真多,可以留作纪念哦!
这个50分的纪念币,和奥运有关。从图案上的地图看,星星所在位置是悉尼,孩子猜想悉尼曾经举办奥运。
但是,时间刻着“1993”?表示什么?
悉尼奥运是2000年举办的,为什么刻着1993年呢?
头脑风暴后,答案才公布给孩子:
1993年,是揭晓年,庆祝揭晓的纪念币!
同一时间,北京以两票之差输给悉尼了!
后来还有故事……关于贿选的曝光,主要看家长的态度,要不要和孩子分享呢?
四、硬币10分,究竟是什么东东?
一只站立着的、被自己华丽的羽毛遮挡了身体和头部的琴鸟。
最后,我们从绘本《地图》中找到答案!
五、为什么货币里,没有考拉的标志呢?
我们一起逛墨尔本博物馆时,二毛发现:
这是澳洲国徽,中间标志是袋鼠和鸸鹋,它们除了是澳洲比较特殊物种,还有一个重要特征:
向前走,不会退后走的动物。
代表着国家的期许:不断向前,永不言退?
于是,我们猜想:
考拉不再受到灭绝威胁,但管理仍是难题。
用仅存栖息地破碎化的物种来
代表一个国家,
多不吉利?
……
结束:和学习有关的故事、游戏还有很多很多
7、数学,只是我们生活里的游戏,不同阶段不同玩法|有图有真相
10、清迈归来,读什么书?
12、游戏学习|陪着孩子,在逻辑游戏的快乐时光中学习,从三岁玩到99岁都收获满满
13、(转发推广)全方位打败iPad的家长手册——游戏攻略之一,带给孩子正能量的好游戏
点入重温一下,好游戏带给孩子的动力!
游学,
该学习的是孩子,
还是家长呢?